您好!欢迎来到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
  •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中心  学院要闻
  • 信息中心

    水生植物净水项目在部分校园水体试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29浏览次数:644


        新生报到期间,给广大家长和新生留下较深印象的,除了师生的热情,就是我们既大又美的校园了。不光单体校园面积在山东省内高校位居前列,校园处处山水相映,设计景观化,园林化,绝对“高大上”。可是大家知道吗,我校的主要景观水体,如稷下湖、连心湖、环岛水带等地方,所用的水均来自天然雨水和“中水”,还有冲厕用水、绿化灌溉用水,都用“中水”。所谓“中水”,也叫再生水,这是因为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名“中水”。中水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园林绿化等,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指标,但优于污染水,符合排入地面水体的排放标准,被视为城市的第二水源。


        我校作为用水大户,建有自己的中水处理站,对学生公寓、浴室和食堂排放的污水收集处理,有效利用。据能源中心张永宝书记介绍,我校中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000吨,每年节约大量地下水和自来水,是省级节水节能先进单位。但在使用中水绿化校园以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校地势平坦,水体是局域封闭水体,循环流动性差,水质容易变质污染,自我净化能力低。为解决这一问题,能源管理中心和物业管理中心联合生命科学学院部分科研人员,在环岛西南段水域开展了水生植物净水项目的实验。


        起初,该项目在校团委组织的2012—2013年“能源杯”节约型校园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竞赛活动中,由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学生杨猛等同学提出的,指导教师是徐恒戬博士。科技创新作品引起了学校有关部门的关注,能源管理中心主任蔡文老师积极联系杨同学及徐博士,建议在学校部分水体开展实验,并积极筹措资金,对该项目予以立项资助。他们向科研团队提出的目标就是降低校园景观水体的COD、氨氮、总磷、BOD5等含量,净化水质,延长相对静止水体的使用时间,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


        该团队选取环岛西侧南段水域展开实验,通过千屈菜、菖蒲、水葱、鸢尾等植物的生长,将水体中的氮、磷等成分吸收,净化水质。两个月以来,所种植物长势良好,底部已长出了发达的根系,实验区段的水质已经清澈见底,水质异味得到明显改善,说明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据介绍,让水生植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降低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同时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修复水生态系统,促进自然生态的平衡。


        生命科学学院徐恒戬博士说,该项目选择在水质较差的环岛西南段水域,实施面积近1000多平方米,为减少成本,浅水区域采用竹制实体床体,试验种植的品种为千屈菜、菖蒲、水葱、鸢尾等植物。这类植物的生长能够吸收氮、磷等物质,根系网状结构能够吸附悬浮颗粒物,将污染物移出水体,根区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生物膜能够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同时释放氧气,促进污染物的快速净化,分泌克制藻类恶性生长的化学物质。

        试种的千屈菜、菖蒲、水葱、鸢尾等植物来自潍坊苗圃市场,7月中旬种入环岛西南段水域。经过近两个月生长,千屈菜、菖蒲、水葱、鸢尾等植物已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根茎粗壮、叶片宽大,并且重新萌发出发达的根系,根系长达80多毫米。“正是通过这些植物不断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成分,从而净化水质,还能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徐恒戬博士说。研究团队还收集了该区域的植物样本和水质样本,对其进行跟踪对比检测。通过8月中旬和9月中旬两次水质监测数据显示,试验河段与青年路北侧对比段相比,COD降解率达到69.92%、氨氮降解率达到26.02%、总磷降解率达到85.85%、BOD5降解率达到44.06%。

        据杨猛同学介绍,水生植物通常用于修复城市农村水体污染修复和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考虑到北方冬季气候条件,研究团队利用暑假赴淄博、潍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就植物种类、浮床选取类型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接下来,研究团队还将校园内其他区段水域推广植物生态浮床,同时,加快建设植物快速繁殖体系及水质实验检测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  杨猛 王建兴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 生命与医药学院 通信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