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小佗社会实践团队在学校耕读园开展益母草种植实践活动,以亲手劳作的方式探寻中药材生长历程,感受中医药文化在田间地头的生动传承,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们先进行了系统的前期准备。通过查阅资料,大家详细了解了益母草的生长习性——其适宜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肥力也有一定要求;同时,成员们还收集了益母草的药用价值信息,得知其在调经活血、利尿消肿等方面的功效,为后续种植与宣传打下基础。
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实验室,从老师手中领取提前准备好的铲子、锄头等农具,随后带着采购的益母草幼苗,有序前往耕读园种植区域。抵达现场后,大家迅速分工行动:有的成员挥起锄头翻松土地,将板结的土壤破碎成疏松的细土;有的手持铲子挖出深浅适宜的土坑,小心放入益母草幼苗,再用手拢土压实根部;待所有幼苗栽种完毕,成员们合力牵起水管,让清凉的水流缓缓浸润每一株幼苗的根部,确保土壤充分吸水。
自幼苗种植完成后,团队便开启了日复一日的精心管护:实行“专人负责制”,每天安排成员前往查看幼苗状态,根据土壤干湿情况及时浇水,确保根系始终浸润在适宜的湿润环境中;每周定期开展除草工作,细心拔除杂草,避免其影响益母草生长;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松土,防止土壤板结阻碍根系呼吸。
活动尾声,成员们在种植区合影留念。面对亲手栽下的益母草药苗,大家一致表示:“此前仅在药材中认识益母草,如今了解其从种植到入药所需的多道工序,更深切体会到中医药‘药食同源、生生不息’的智慧精髓。”
此次种植实践,让华小佗实践团成员在田间劳作中近距离触摸中医药文化的根基。从工具领取到幼苗定植,从初次浇水到日常管护,每一步操作都承载着对传统药材种植技艺的传承,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药材好,药才好”的朴素真理,为后续深入探究中医药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撰稿人:李伟婕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