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山东理工大学“七月蜜蜂”实践团走进淄博市张店区社区,将社区文化墙作为社会实践的鲜活素材,在观察与交流中,探寻其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让青春在基层文化观察中收获成长。
踏入社区广场,《中小学生守则》文化墙率先进入视野。守则内容与校园德育深度衔接,搭配的校园场景插画让严肃的规范变得生动。实践团成员注意到,不少青少年路过时会自然驻足,有的还会小声念出上面的条目。这面墙如同“隐形纽带”,将校园教育与社区生活串联,让品德规范在青少年的日常穿梭中悄然扎根。
移步至“志愿同行”主题墙,六边形相框里,青少年参与植树、帮扶的画面格外生动。实践团观察到,这些真实的志愿场景,能打破青少年对“奉献”的距离感。原本抽象的“志愿服务”,因同龄人的身影变得具体可感,激发青春担当,引导更多青少年主动参与社区温暖传递,让“奉献”从理念变成日常可做的小事。
党建主题文化墙围绕党徽展开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等内容,以清晰脉络传递信仰力量。这种社区里的“思政课”,能让青少年在日常漫步中,触摸家国情怀,明白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青春萌芽阶段,种下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种子,筑牢价值根基。
社区围栏的“遵德守礼”文化牌,以亲切的风格呈现文明规范。实践团发现,牌上“讲究公共卫生”“爱护花草”等内容,正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场景呼应,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从细节处养成文明习惯,体现了文化牌的“浸润力”—— 把文明规范变成日常指引,让青少年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做”。
此次实践,“七月蜜蜂”实践团从社区文化墙中,深化了对文化育人的理解,触摸到青少年与文化墙的“互动密码”。文化墙是青春成长的“多维课堂”,涵盖品德、实践、思政、文明养成等方面。实践团深知其不仅是静态景观,更是动态“育人伙伴”。未来将持续关注社区文化建设,用青春力量为文化墙“添彩”,助力打造适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让其在青春成长中发挥更持久作用。
撰稿人:张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