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在南京大学落幕,由学院舒伟等教师指导、制药2204(创新)姜青青同学等担任负责人的“争鲜夺秒——超前预警肉品腐败粘度荧光探针的机制研究”项目入围主体赛决赛,发挥出色,荣获特等奖。校团委书记王振带队赴现场观摩指导。



这也是继我院学子邢美孜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国赛一等奖、王光中荣获第九届“挑战杯”国赛一等奖以来,时隔20年,学院第三次在“挑战杯”总决赛上获得佳绩,并实现特等奖的突破,成为我校在“挑战杯”赛事中最好成绩。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共有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超过300万名大学生参加,参赛作品项目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共计十个学科门类。经过多轮评审,我院项目“争鲜夺秒——超前预警肉品腐败粘度荧光探针的机制研究”项目最终获主体赛特等奖。


11月4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王光坊带领学院班子为参赛师生一行接风,并在13教270室举行了座谈。

座谈中,王光坊代表学院向参赛师生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他指出,本次成绩的取得为学院争得了荣誉,既是学院科创育人成效的良好延续,更是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离不开参赛师生的辛勤付出,代表学院向为大赛积极投入的同学们和以舒伟老师为代表的指导老师们致谢。

他强调,本次成绩的取得还归功于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等为代表的学校各部门的指导支持,成绩属于全体山理工人。他希望,参赛师生能将本次赛事作为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新契机,不断坚定专业发展的信念,再接再厉、再创辉煌。要求,学院上下要进一步总结梳理好经验,在持续擦亮冯思广精神思政品牌、创建优良学风和科技创新等火热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优势,聚焦特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做实保障,推动特色强院建设再上新台阶。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争鲜夺秒-超前预警肉品腐败粘度荧光探针的机制研究
参赛项目成员:姜青青、李雨蒙、陈冉、孙晓倩、邹文慧、苏佳丽、张天宇、杨可盈
指导教师:舒伟、李超、肖海滨

项目简介:“争鲜夺秒”团队致力于肉品新鲜度快速检测技术的创新研发。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当前肉品腐败检测,多依赖生物胺等腐败后期毒性物质,存在检测滞后的痛点。区别于检测腐败后毒物的滞后方法,本项目提出以粘度变化为预警指标,构建超前预警新范式。
截至目前,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在Coordin Chem Rev(IF=23.5)、Food Chem(IF =9.8)、Talanta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论文入选ESI高被引TOP 1%论文,获得学界广泛关注。团队已申请专利6项,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一等奖等30+项殊荣。团队研发的便携式检测试剂盒通过第三方检验认证,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试点应用,并与勤智创工(海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开发协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以荧光为眼,洞察食品安全;以粘度为尺,丈量新鲜程度。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争鲜夺秒”科创团队一直在路上。
